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 号)和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意见》(教高〔2020〕314号)精神,全面落实我校立德树人行动计划,切实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有效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形成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协同育人格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着力培养具有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创新精神、扎实学识、实践能力、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二、工作目标
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学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在全体教职工中形- 3 -成广泛共识,提升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健全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学校立德树人成效。
培育一批学生真心喜爱、充满思政元素、育人效果显著的课程思政样板课程;培养一批教学效果优良、德才兼备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一批卓有成效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提炼一批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形成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教科研成果。
三、建设思路
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课程思政工作体系、课程体系、教师队伍、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为核心,以课程思政的“建设”、“研究”、“运行”、“管理”为着力点,构建起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
四、工作内容
(一)做好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完善建设规划与方案
1. 构建课程思政工作体系
学校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校领导担任常务副组长,其他校领导担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党政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详见附件),全面领导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协调开展各项工作,具体工作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组织实施。各教学单位组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小组,负责推进本单位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2.做好课程思政建设规划
立足学校专业特色,根据各类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分层分类建设课程思政样板课程。计划在中医药及相关专业领域中遴选 100 门左右课程思政样板课程,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最终实现各专业各类课程全覆盖。
3.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以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中心环节,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以及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育人要求,分别明确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类课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各环节。
(二)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提高教师团队教学水平
1.建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
成立校、院两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通过团队协同攻关方式,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建设标准、评价体系、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等关键问题进行选题,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推动课程思政创新,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提升课程思政理论研究水平。
2.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
基层教学组织通过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在尊重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深入梳理各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挖掘提炼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加以实现。要求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参与基层教学组织课程思政集体备课等活动,严格把关课程质量,打造高质量课程思政课程。
3.加强课程思政教学队伍建设
利用新上岗教师培训、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等多种措施,培养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提高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动性,提升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培养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由教学名师担任课程思政课程团队负责人,带动优秀青年教师共同建设,形成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具有良好合作精神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为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提供优质教师资源。
通过学生评选、专家评议、教师教学观摩评价等形式,从立项校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中遴选 50 门左右的优质示范课。在课程思政样板课程建设过程中,遴选认定 20 个左右“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三)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
1.完善现有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把课程思政作为教学大纲核准和教学设计评价的重要内容,在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教材选用、教学设计和课件编写等方面加以体现,并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等各环节。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多元化教学形式,采用案例式、专题式、讨论式、启发式、问题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将课程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到教学设计各个环节,最终能在课堂上有效呈现。
2.深入梳理各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要根据学校医学、理学、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类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3.完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在学生学习评价过程中通过采取
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加强对学生理论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行为表现、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评估和考核,巩固和提升专业课的思政教育效果。
4.深入挖掘第二课堂的思政教育元素,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活动,努力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
5.在一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鼓励各课程教师结合课程特点,主动利用优质线上教学资源,结合课程线上教学平台、课堂派、雨课堂等课程互动软件和助教团队,在课上和课后与学生加强互动,构建起泛在课程思政教育环境,帮助学生发现其学习瓶颈,分享其学习感悟,解决其学习困惑,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价值塑造和课程思政教育。
(四)健全课程思政管理体系,保证建设质量与效果
1.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
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一个重要监测指标,对课堂教学管理规定、教学设计规范、教材管理办法等教学管理文件进一步修订完善,对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等教学活动过程加强管理,不断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
2.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加强课程督导与交流,组织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与督导专家参与听课、集体备课,对课程内容、形式、效果等加强探讨研究,实现全过程指导。完善激励评价机制,鼓励教师投入更多时间精力研究课程思政,将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纳入评教指标,注重运用课程思政建设成果,落实育人价值导向,形成全员育人有效机制。
3.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情况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标准,加强对教学单位课程思政建设情况的专项督查,将教学单位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效纳入各单位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充分发挥教学单位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扎实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开展,确保工作实效。
(二)加强协同联动
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教学单位要各负其责,互相协同,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的协同机制,定期开展调研和专项研讨,研究提出具体政策和措施,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
(三)提供经费支持
学校进一步加大课程思政建设经费投入力度,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建设稳步推进。通过项目形式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供资助,并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实施动态管理,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对于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成效突出的教学单位给予奖励。鼓励各教学单位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课程思政工作推进有力。